潍坊市中医院临床营养科:辟一辟关于食品安全

来源:营养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味精吃多了会变笨? 夏季如何储存食物? ②切勿让生的肉类、禽类或海鲜接触熟肉或任何即食食品,因为来自生肉的食源性病原体很容易传播到即食食物上,并导致食物中毒。要做到

味精吃多了会变笨?

夏季如何储存食物?

②切勿让生的肉类、禽类或海鲜接触熟肉或任何即食食品,因为来自生肉的食源性病原体很容易传播到即食食物上,并导致食物中毒。要做到 “生熟分开”,生菜和熟菜要使用不同的盘子、砧板和餐具;

凡是冷冻品如鸡、鸭、鱼、肉、速冻蔬菜等,一经解冻后,一定要尽快食用,不宜久放,尤其不要二次速冻、解冻。鸡、鸭、鱼、肉在冷冻的时候,其组织细胞已经受到破坏,一旦解冻,被破坏的组织中会渗出大量蛋白质,从而形成细菌繁殖的温床。

加了防腐剂能不能买?

⑥认真洗手,在处理食物前后,请务必用肥皂和温水冲洗至少20秒;

④如果室温超过32℃,请勿将食物在冰箱外放置超过2小时。如果在外旅行或野餐,请将易腐食品装入带有冰块或冰袋、隔热良好的冷藏箱中;

怎样才算是剩菜、隔夜菜?到底早上6点做的菜放到晚上8点吃和晚上10点做的菜放到凌晨1点吃,哪一个更有毒有害呢?

①怀疑食物可能变质,直接扔掉!你尝不出、看不出,甚至闻不出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,而污染的食物可能尝一点就会导致严重的疾病;

答案是要看剩的是什么、剩了多久、储藏条件是什么、重新加热条件是什么。蔬菜是最不适合剩的,反复加热会使蔬菜中的营养成分(如维生素等)丢失严重,而且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较高,储存过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硝酸盐可能逐渐转变为亚硝酸盐。因此,建议蔬菜应尽量在24小时之内食用。对于剩鱼、肉和豆制品则更需要注意微生物的繁殖问题。食用剩菜时,一定要彻底加热。同时一定不要对剩菜进行反复多次加热,吃多少就热多少。

剩菜、隔夜菜能不能吃?

多吃补品,别吃发物

⑧不吃来历不明的食品,不购买无厂名、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。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地摊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,不随意购买、食用街上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、饮料。

⑤一定要将肉类、禽类、海鲜或蛋类煮熟,熟食只有在加热到足够高的内部温度以杀死有害细菌后才是安全的;

夏季饭菜易变质,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繁殖生长,致使食物变酸变质。最适宜细菌繁殖生长的温度是24℃~70℃之间。因此,已加工的鱼肉类食物,要求放在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,温度在24℃以下,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,食用前要充分加热至70℃以上。剩余的饭菜以不隔餐为宜,早剩午吃,午剩晚吃,尽量缩短在5至6个小时以内。没有冰箱的家庭需要隔夜保存食物的,要先将吃不完的饭菜马上重新加热,最好是用蒸笼蒸一下,达到高温消毒的效果。

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以粮食(玉米淀粉、大米、小麦淀粉、甘薯淀粉)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调味品,其学名为谷氨酸钠。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对味精做过各种毒理实验,都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。但当味精摄入过多时,谷氨酸钠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的状态,从而出现眩晕、头痛、嗜睡、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,有人还会出现焦躁、心慌意乱等症状。所以不要长时间、习惯性大量食用味精。

⑦定期更换海绵和抹布,它们藏匿有害的食源性病原体,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。建议至少每隔一天进行消毒,每隔一两周更换一次,以减少细菌滋生;

防腐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,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(含营养强化剂),2400多种(想买到啥也不添加的,基本不可能),是改善食品色、香、味、形以及食品防腐保鲜的主要手段。凡是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价,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。合理使用防腐剂是安全的,反而没有防腐剂,更容易引发问题。比如说一些食品从生产、流通、销售到食用的周期较长,微生物在其中很容易生长繁殖、产生毒素,对健康的危害更大。但是,现在有一些不法商贩,滥用防腐剂,或是使用防腐剂来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,这属于违法违规行为,无论对健康有没有害,都需要严厉打击(快去举报他)。

日常所说的补品如海参、冬虫夏草、灵芝孢子粉、燕窝、脑白金、核桃粉等,尚无充足证据证实这些物品有“奇效”,主要还是做好基础营养,在此基础上可以锦上添花。发物是指能加重或诱发一些过敏性疾病,如哮喘、荨麻疹或肝炎的食物,如果不是过敏体质,没有上述疾病,是可以吃的。

文章来源:《营养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2342.html



上一篇:武汉母子俩的午餐,简单美味又营养,花钱不多
下一篇:番茄的百变吃法,生吃熟吃营养各不同!

营养学报投稿 | 营养学报编辑部| 营养学报版面费 | 营养学报论文发表 | 营养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营养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